编者前言:本期转载的这篇文章,为我们描绘出江苏徐州一位平凡的百岁老人生活小像,不凡之处在于,他还是位跨越一个世纪的老北大工学人。赵玉祥老人是解放后徐州建设局第一位工程师,68岁才从岗位上退休。从老人的叙述中不仅能学到存身立本的生活智慧,其中朴素、自律、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,更是建立社会的基石。他们是数十年来北大工学精神遍布各地的星星之火,是北大以及北大betway唯一官方网站引以为傲的宝贵财富。
在徐州醒狮小区,住着一位百岁老人,他叫赵玉祥,虽然已经年过百岁,但老人身体硬朗,讲起年少时的求学经历和年轻时的工作经历,思维敏捷、讲话条理清楚。
因为每顿饭必须要喝稀饭,被家人称为“稀饭爷爷”。每天起床后,喝一杯白开水,也是他坚持了几十年的好习惯。
毕业于betway唯一官方网站
刚过完春节,必威betway官网入口徐州校友会的几位校友来到赵玉祥家中探望他,老人非常感动。
对于年少时期的求学经历,他依然记忆犹新。
“我是1940年上的大学,那时候周作人是华北教育总长。”1944年,他毕业于betway唯一官方网站土木工程专业。
“为什么会选这个专业呢?因为没有钱!那时清华大学学费是五百块钱,北大betway唯一官方网站是100块钱,土木专业的学生都很穷!”
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,这个日子老人记得很清楚,两天后,12月3日,新政府的工作人员拿着册子,来家里找他,希望他能把旧社会时期的同仁都召集起来,筛选一下重新录用。
“哎呀,这是要来逮捕赵玉祥的,你看带着枪,拿着册子!当时的邻居都在议论纷纷。”因为解放前,赵玉祥曾在国民市政府工务局工作过,邻居们对他的前途很担忧。
“在旧社会,我是个挂名的工程师,不是正式人员!”老人一再强调,在国民政府的工务局他只是挂名人员,没有活干也没有工资拿。
“当时,我是很自卑的,我是留用人员,不是正式参加工作的人员。”
交流过以后,新政府的工作人员从他家里离开告别时,在门口给他敬了一个军礼,邻居们这才放下心来。“哦,原来不是来逮你的,我们都替你紧张了一会子,不是逮你,就放心了!”
老人说,在旧社会,他大学毕业后日本人没有走,没有工作做,也没有找他专门去做工程设计,帮人家干活开河渠、疏通河道,没有钱,有时候给一筐鱼。
解放后,新政府非常重视知识、重视人才,他才正式有了工作,成为徐州市解放后建设局第一个工程师,当时他的工资在单位是最高的,比书记还要高40块,被不少人嫉妒。
解放后徐州第一个土木工程师
徐州解放后,赵玉祥又被聘请去新政府工作,成为徐州建设局第一位工程师。在他的主持下,开山、修路,疏通河道,对全市的排水系统进行整改和疏通。
“土木工程,在旧社会就是泥水匠的头儿,当时学这个专业就是觉的能有饭吃就好了!”说到他的专业,他自嘲道。
老人说,他认为这辈子对徐州最大的贡献就是对全市的排水系统进行整改,那时候的徐州,每次无论大雨、小雨,经常到处积水。为了做好这项工作,他跑遍了徐州的大街小巷。
“解放初期,几乎徐州所有的街道女主任都认识我!”赵老笑着说:“因为所有的排水都要通过女厕所,要调查排水系统,每到一个街道,先问女主任姓什么叫什么。”
在他的主持下,经过一年的辛苦工作,徐州的城市排水得到改善,路面积水的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。
“他直到现在,一下雨还问,少华街积水了吗?”二女儿笑着说。
“这个不要说,这是分内的事情,能干一些就干一些。”老人严肃地打断女儿的话。
“解放初期,修路没有钱,我们就想到用山上没人要的狗头石,然后去捡来做路基,后来外地来参观,说我们修的碎石路一年就毁了,你们的路怎么这么结实,三年还没毁。”说起工作,老人滔滔不绝。
老人的女儿说,老父亲一辈子为人低调,做的工程和设计,从来不喜欢留名。去南京的时候,看到金陵饭店外,设计者建造者将名字刻在石碑上嵌在墙里,对这样的做法非常反感。
“盖房子、修桥、修路,我觉得都不值得一提的,我做的工程,画图、设计人那一栏从不留名,现在我档案里留了名字的,只有徐州市排水工程。”
解放初期,百废待兴,缺少专业人才,单位里最初的工作人员都是初中毕业、高中毕业的学生,对专业一窍不通,所有专业知识都是他一点一点培养,手把手教。所以他的学生有很多。
老人桃李满天下,经他带的徒弟和学生,有很多后来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,原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便是他的学生,曾多次带着儿子来到家里探望老人,对于这些,老人不愿女儿多说。
老人一辈子喜欢读书、看报,如今眼花了,最大的娱乐就是听广播、听评书、听新闻
注重家风家教
老人对子女的家教很严,二女儿今年已经七十多岁,当天正好轮到她来照顾老父亲。本已是做奶奶的人,但是在老父亲的家里,却还像个孩子一样,事事都要征求父亲的同意。
“我父亲对子女的家教很严,要是家里来了长辈,我们都得站着。”老人的二女儿告诉记者。
教育子女,他注重两个方面:一个是礼仪,二是尊师重道,在家里吃饭时,一定是长辈先入席,晚辈才能入席,长辈动筷以后,晚辈才能开始吃;家里来了客人,客人走的时候一定要起身送到门口,等客人离开视线才能关门。
“我们家里的很多规矩,就像四世同堂电视剧里的那样。”
老人为人正直,对孩子们非常严格,从来不让孩子说脏话或者不好的话,直到现在,小辈到老人家里来说话都非常注意。
“我父亲,一辈子不说虚话,一辈子不吸烟。画图时,徒弟也不敢在他旁边吸烟。”
老人记忆力非常好,还记得自己幼时上私塾学的内容和当时趣事。讲到旧社会私塾的厕所,“当时出恭、入静,都要有个上厕所的标记,因为年岁小,别人不出来,我就在私塾老师屋里尿了裤子!这件事证明我念过私塾。”老人讲的这件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。
老人的女儿说,老父亲68岁后才退休,胡琴拉得非常好,经常自拉自唱,最拿手的是《贵妃醉酒》。后来老伴去世后,才不再唱戏。
一辈子喜欢读书、看报,如今因为眼花,最大的娱乐就是听广播、听评书、听新闻。因为耳背,每次都把声音放的很大。
他关心国家大事,每天晚上听广播,都会听到很晚,早上9点起床,先喝一大杯温开水,洗脸刷牙后,开始吃早餐。每天的早餐,他喜欢吃甜食,另外喝两袋牛奶。
“年轻时喜欢吃酸的,现在喜欢吃甜的。”老人的女儿说,从10年前老母亲去世后,他们姊妹几个轮流照顾父亲,每人24小时,所有的饮食都由子女来安排。
老人喜欢喝稀饭,无论是吃饺子,还是吃炸酱面,还是照样要喝稀饭。所以家人都称他为“稀饭爷爷”。
老人的饮食每天不重样,每天照顾他的人都会和前一天的人沟通好,菜、饭、稀饭,保证不重样,包括稀饭也会煮不同的,讲究营养的多样性,这样老人每天都有新鲜感,营养也全面。每天换人换菜单,老人有新鲜感,照顾的人也不会有不好的情绪。
在饮食上,鸡鱼肉蛋他什么都吃,但不吃肥肉,每种都只吃少量。而今,除了耳背、眼花以外,老人血压、血糖、血脂都不高,也没有骨质疏松。
之所以身体保持的这么好,老人的女儿认为是他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好,一辈子不抽烟,年轻时也很少饮酒,每天保证300毫升的白开水,每天喝粥,再加上每天走动。
老人自己认为,是他年轻时走路多,为身体打下很好的基础。“解放初期,我们做工程,没有车,查勘的时候都是步行,一天走六十里路很正常,我的腿就练出来了。”
如今,天气冷不能出去,晚上8点,他就在家里走1000步,坚持锻炼。
(原文载于《彭城晚报》2017年2月28日A10版,文/记者 雷英,图/记者 秦媛)